(资料图片)
通讯员 吴允峰
泰安市坚持和发展“枫桥经验”,针对矛盾纠纷调处力量资源分散、工作体制不统一、平台不统一、运行不统一、联动性弱等问题,强化改革创新、系统集成,推动要素重组、体系重塑、流程再造,打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“三融三通”新模式,构建起“全链条、大调解、惠民生、保平安”新时代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新格局。2022年,全市2022年,全市受理乡级以下矛盾纠纷31336件,化解30699件,化解率97.97%。
据介绍,创新打造矛盾纠纷多元化 “三融三通”泰安模式,就是推进融合部门最大化、融合机制最优化、融合效能最佳化,与网格治理相贯通、与议事协商相融通、与帮扶救助相联通,整个放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资源,实现源头处置,小纠纷化解在网格;关口前移,议事协商先行化解;专业办理,调解中心一体调处;民生服务,部门响应帮扶到位。
要素重组,融合部门最大化。坚持统筹力量、集约资源、高质高效。推动综治中心、网格中心、信访中心、诉讼中心、法律中心等多中心合一、一中心多用,拓宽访调、诉调、检调、公调等对接广度、深度,与矛调工作关系密切的“应进全进”,有利于矛调工作开展的“能进则进”,矛调工作中涉及到的部门(单位)“随叫随进”。
流程再造,融合机制最优化。坚持一站式受理、一揽子调处、全链条服务。横向上强化“协同作战”,县、乡调解中心设立无差别综合受理窗口,简单矛盾纠纷分流至相关窗口单位办理,复杂问题召开矛调工作联席会议联合调处,实现受理、研判、交办、督办、考核闭环式管理。纵向上突出“分类联调”,一般性、苗头性矛盾纠纷,村(社区)、网格组织力量就地化解;村(社区)难以调处的,乡镇(街道)领导干部包案,乡镇(街道)调解中心会同村(社区)共同调处;乡镇(街道)难以化解的“疑难杂症”,及时“吹哨”,县级调解中心报到,变“单兵作战”为“联合作战”,推动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镇。
专业赋能,融合效能最佳化。坚持信息联通、工作联动、矛盾纠纷联调,共下一盘棋、同奏一部曲。推动金融、住建、教育、人社、环保、市场监管、交通运输、卫健等重点行业领域,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应建全建、全部进驻,集中办公、集约管理、集成服务。县级调解中心组建由行业领域专家、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、调解能手等组成的专家团队;乡镇(街道)调解中心成立由专兼职调解员、网格员、政法干警、“五老人员”、“两代表一委员”、律师或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组成的调解团队。
延伸链条,与网格治理相贯通。坚持力量在网格集聚、服务在网格升级、问题在网格解决。实施网格员素质能力提升工程,构建网格长、专职网格员、兼职网格员、网格协管员、网格指导员“五位一体”城乡网格员队伍体系,推动城市专职网格员全部由社区工作者担任,强化网格矛盾纠纷排查、化解职能,推行矛调体系覆盖到家、社情民意排查到家、矛盾纠纷化解到家、为民服务暖心到家“四到家”工作法,实现矛盾纠纷网格先发现、小微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就地化解。
拓宽方式,与议事协商相融通。坚持“有事好商量”,适合协商的矛盾纠纷引导先行协商。各乡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成立议事协商委员会,制定议事协商目录,将适合协商的矛盾纠纷纳入目录。设立为民协商议事厅512个,全部入驻调解中心。对适合开展议事协商的矛盾纠纷,导入议事协商程序先行化解,难以达成共识的,调解中心组织专业力量介入。推广“协商二维码”,群众扫码“点单”,为民议事协商工作平台“接单”,专业调解工作人员、议事协商工作人员共同“办单”,协商工作、调解工作“二合一”。累计开展协商式矛盾纠纷调解2367次,解决道路修缮、小区物业、环境整治、邻里纠纷等矛盾问题7652件。
法治增温,与帮扶救助相联通。坚持“一帮到底”“事心双解”。民政、人社、卫健、妇联、残联等部门单位,以及社会工作者、志愿者、公益组织等广泛入驻调解中心,矛盾调处、帮扶救助同频共振、互相促进。矛盾纠纷调处过程中,第一时间了解群众实际困难,有针对性开展民政救济、法律援助、司法救助等帮扶救助工作。矛盾纠纷化解后,县、乡调解中心建立跟踪回访台账,及时回访调查,协调解决生产生活难题,做好巩固提升工作,防止矛盾纠纷反弹。今年以来,各级矛调中心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2867件,发放临时救助金、司法救助金1200余万元,开展社工服务、志愿服务2.3万余人次,纾民困、解民忧、暖民心,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不断提升。
新闻线索报料通道:应用市场下载“齐鲁壹点”APP,或搜索微信小程序“齐鲁壹点”,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!